2023年“3+证书”投档录取3月29日进行,考生被退档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所报专业已录满且又不服从调剂;
●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
●持有证书不符合报考专业选考证书要求;
被退档的考生是不会收到相关通知,也查不到被退档的原因。若考生在补录开始前,在考试院官方小程序查不到录取结果,同时也收不到录取短信,很有可能就是没有被录取,这个时候就要抓紧时间参加补录。今年3+证书补录时间为4月3日-7日,其中4月4日12:00-4月6日12:00为补录填志愿时间!如果被退档了,该怎么办?
3+证书第一次投档录取后,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会向社会公布缺额计划,进行征集志愿录取,即补录。往年3+证书补录都会降分(2022年补录省控线降至85分),在第一次投档中落榜和目前处在省控分数线以下的考生可留意最新补录消息。参加补录需重新填报志愿,届时省考试院会公布补录院校和专业计划。达到补录省控线的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补录。2023年的补录时间于4月3日开始。2023年3+证书补录时间已确定,4月4日12:00-4月6日12:00向考生征集志愿。
考生们看这个时间非常短,仅有2天时间。如果在第一次投档中没有成功被录取或者没有达到100分以上,就要及时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补录。注意,参加补录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学校。
按照往年补录情况来看,公办院校计划较少,大部分热门公办院校第一次录取中就已录满,不再参加补录,补录计划大多集中在民办院校。
但实际上,补录也不乏好院校。例如:部分考生由于填报不合理导致被退档,空出极少量补录计划;在2022年3+证书补录中,番职、广交等优质公办院校参加补录。不过这类院校往往仅有少量补录计划,竞争比较激烈。
此外参加补录的专业,大多为该校的非优势、特色专业或者中外合办专业。
参加补录的高校,均为招生计划未录取满额或申请再次扩招的高校,因为每年录取的情况不同,参加补录的高校和专业的名单也不尽相同,2023年3+证书补录院校和专业需等待考试院最新公布。
考生填报补录志愿前应该先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看是否已经被高校录取。已经被高校录取的考生是不能参加补录的。
考生在查询时除了关注自己的录取状态,还要认真思考自己没被录取的原因是什么,以免在填报征集志愿时犯同样的错误。如在录取时,考生因视力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被退档,在补录时,该考生仍然填报这所高校相同专业,就会再次以视力不合格为由被退档,这名考生的做法就浪费了补录的机会。
有的考生认为,出现在补录名单中的高校既然在正常投档录取时没能录满,那补录时的录取分数一定会有所降低,而事实却是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补录时,录取分数不降反升。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补录时,缺额的高校和专业的数量并不多,而补录考生人数较多,考生选择的余地比较小。许多在正常投档录取时,录取分数并不高的院校,在补录阶段因报考考生分数上涨而上涨的情况非常多。二是补录往往采取的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根据排位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那些分数高的考生肯定会优先投档。当报考同一院校的考生数量大大超过院校缺额计划数时,该校的补录投档分数也会上涨。
有一些考生参加补录时,往往会以高校正常投档录取时的录取分数为参考来填报。其实,这是非常有风险的。因为在正常投档录取时报考考生的成绩构成与参加补录阶段考生的成绩构成差异比较大。正常投档录取时,考生是参考某高校前几年的录取分数来定位的,而补录阶段,考生分数构成更多变化。
有的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的,有的考生因为所填报院校均满档而未被投出的,这些考生都可能填报同一所院校,所以再以正常投档录取时的分数来参考并不合理。
而且,由于考生多而缺额高校和专业少,会使高校的补录分数呈上涨趋势,原本压线投档高校的分数线可能会上涨,考生只参考正式投档录取时的分数可能会导致无法被投出。
虽然参加补录的考生不能仅参考高校正常录取阶段的录取分数,但是还可仔细分析拟报考的高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如果该高校往年也参加过补录,则应分析参加补录后录取分数上涨情况如何。
如果该校往年从未参加补录,考生则要参考现在参加补录的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数情况,自己的分差最好高于这些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差,这样填报后被录取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一些热门公办会成为补录考生优先选择的对象,录取分数上涨明显。因此,建议分数不太占优势的考生避开这些“热门”院校。
此外,虽然参加补录的某些专业不一定是该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但仍属于被考生和家长认定的“热门专业”,只是首次填报时考生大多优选这些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而忽略了一些开设有这些专业但实力一般的高校。在补录阶段,或许院校并非是考生的首选,但考虑以后就业等因素,大部分考生在选择时仍会优先选择这些专业。一旦扎堆填报这些专业的考生多,其录取分数理所当然地会上涨,一些分数没有优势的考生肯定会被挤出来。
本文标题:
2023年3+证书考生被退档怎么办?
本文地址:
https://gzgk.huashi-edu.org.cn/index.php/article/gzgk/840.html